为促进我国地理学及相关学科的蓬勃发展,41820日中国地理学会和宁波大学联合主办2025年中国地理学会春季年会会议中国地理学会编辑出版工作委员会、中国地理学会城市与区域管理专业委员会、宁波大学土木工程与地理环境学院承办,中国地理学会海洋地理专业委员会等多个单位协办的2025年中国地理学会春季年会于41820日在浙江宁波顺利举行

  本次会议以 “陆海统筹研究与区域高质量发展” 为主题,由大会主旨报告、分会场论坛、圆桌论坛、中国地理学会编辑出版工作委员会工作会议以及中国地理学会城市与区域管理专业委员会工作会议五个部分组成。在大会主旨报告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王桥教授,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吕永龙教授、宁波大学李加林教授,南京师范大学陈旻教授等专家分别作了发言。本次会议共设置“土地利用变化与人地系统耦合”以及“应用地理学”共102个分会场论坛。我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陈安莹、梁慧、袁梦涵和黄贤哲受主办方邀请参加此次会议赴会

  陈安莹硕士(指导老师:吕添贵教授)在应用地理学分会场进行题为《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长江中游粮食主产区耕地系统韧性空间格局及其驱动因素研究》的论文宣讲。汇报聚焦于长江中游粮食主产区耕地系统韧性空间关联网络研究,研究基于K-means改进的熵权法、引力模型、社会网络分析法、QAP 回归模型和地理探测器等多种方法,深入探究2008 —2023年长江中游粮食主产区耕地系统韧性空间网络关联演变与驱动特征。该研究为区域耕地资源的优化管理提供了新思路,有助于推动长江中游粮食主产区耕地系统的可持续利用与高质量发展,报告获得专家们的充分肯定,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袁梦涵硕士(指导老师:吕添贵教授)在应用地理学分会场进行题为《基于机器学习的长江中游粮食主产区农作物生产碳公平时空特征与驱动因素研究》的论文宣讲。该论文基于碳源—碳汇测度农作物生产碳公平系数,运用 XGboost 机器学习模型识别关键驱动因素。创新性地从碳源汇视角分析碳公平时空特征,借助机器学习模型揭示驱动机制,为制定差异化农业碳减排政策提供实践指导,助力精准识别区域农业生产碳排放差异与均衡性,为缩小地区农业生产碳排放差异提供决策依据。该报告的研究内容、研究逻辑和研究结果获得了与会专家高度点评,为后续研究指明了新方向。

  在会议期间,我院硕士研究生踊跃参与多个分论坛的汇报与交流环节,以扎实的学术功底和创新的研究成果,充分展现了我院研究生在自然资源相关领域的科研实力与学术风采。通过与全国各地专家学者的深入交流,我院研究生不仅极大地拓展了自身的学术视野,加深了对地理学前沿理论与方法的理解,更在与同行们的思维碰撞中获得了新的研究思路与启发,为后续紧跟学科前沿、把握地理学及资源环境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次参会经历充分体现了我院在培养高质量研究生方面的卓越成效,彰显了我院研究生浓厚的学术氛围和严谨的科研态度。未来,我院将继续致力于为土地资源管理学科建设与发展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努力为服务国家区域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图/文 袁梦涵 陈安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