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将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列为国家实验课程
  • 时间:2012-03-05信息来源:国际学院字体:[ ]点击:
  •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5日讯(记者 成琪)  两会期间,众多学者和专家都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中国经济网记者获悉,中国曲艺家协会姜昆和民革北京市委汤维建共同发起《在基础教育阶段开设传统文化教育国家实验课程》的政协提案,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陈云英教授同时也在人大会议中提出了“应设立传统文化教育国家实验课程和加强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交流”的工作建议。    

     

    资料图片


        明星委员姜昆在提案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青少年教育的重要资源。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展系统化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中华民族文化伟大复兴的重要措施之一。把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纳入国家实验课程,其项目意义对内将重塑民族道德体系,对外将稳步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并保证国家文化安全。

        据了解,教育部及其业务机构在其现有语文教学体系中,已增加一定量的文言文、古诗词和书法类教学内容,但尚未涉及到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与艺术教育内容(如《论语》、《大学》、《声律启蒙》等)并未形成完整教学体系,姜昆告诉中国经济网记者,如何按“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增加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内容”,在中小学阶段系统地传授中国优秀经典文化与传统艺术,诸如此类问题都已迫在眉睫,需要我们去思考去解决。

        尽管近十年来全国各地众多的中小学自发地将《弟子规》、《论语》等传统蒙学内容纳入其校本课程,各种围绕传统文化进行的不同形式的教学实验活动大量涌现,且现在已经参与其中的学校、教师、学生乃至学生家长无不受益,但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将传统文化作为一门课程进行系统、深入的教学面临以下诸多问题:无教学目标、无教学计划、无标准教材、无专业教师、无学科教育教学研究和评价体系等等。传统文化教育急需科学引导和规范管理。

        姜昆在提案中建议,

        一、在国家层面建立项目领导小组和项目研究机构,重新审视并定义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德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应起作用和地位,并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理论研究工作,指导在基础教育阶段逐步实施标准化的传统文化教育课程体系。

        二、完善学科建设工作: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应作为基础教育阶段青少年德育的必修课程,应由相应的研究机构与实施机构,通过科研课题实践,逐步完善其教育理论,制定学科教学规划,编制教学进度与计划,修订学科教材,培训专业教师,开展学科教法研究及课程评价体系等教育科研工作,使中国传统文化教育逐步发展成为一个独立学科。

        三、建议国家教育部将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列为国家实验课程。

        在基础教育阶段,传统文化教育不应成为古文或文言文教育,所以,不应依附于现有语文课程。同时,其艺术教育特性又使其不应依附于现有德育课程。在青少年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其德艺双修的特性将促进其形成良好的道德操守和人格品质,更重要的是,它是固守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重要基石,是国家文化安全的中流砥柱。目前,教育部已规定开设34门国家实验课程,姜昆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理应做为一个独立学科,做为国家第35门实验课程,进行深入研究和广泛推广,逐步构建起中国特色的优秀文化体系。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